手機微信同號:18922813689
寶安: 0755-26465862
地址: 寶安區前進二路西鄉莊園B座8樓
傳真: 0755-26465862
QQ : 2540981015
微信: 18922813689
郵箱: 2540981015@qq.com
公商注冊號:440301118289313
納稅人識別號: 44030500DK00635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91440300MA5DQJ6K3W
開戶許可證 :核準號:J584040163236601
只要奮斗就會改變你的命運
原標題【山東省平原縣:有機蔬菜敲開致富門】
時間:2014-03-21 23:59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大學生創業網 點擊:93次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節剛過,山東省平原縣王杲鋪信用社門前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記者遇到了臧莊蔬菜大棚種植戶彭鳳波來信用社貸款。“俗話說,人勤地不懶。俺們種大棚,一年到頭都閑不著,就是大年三十、年初一也不例外。這不,去年蓋大棚貸的款到期了,我還上了,再來信用社貸點。”老彭熱情地招呼著,“到我那看看吧,今年黃瓜長得可好了!”記者便跟隨他來到該鎮臧莊蔬菜大棚小區里,看到當地農民正在大棚里外忙碌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春季的到來……
走進彭鳳波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記者看到,他的家人正往標準箱里裝黃瓜。彭鳳波說,他的這茬黃瓜從2013年11月份到今年6月底,一顆秧苗大約能結17斤,一畝八的大棚可收獲10多萬斤。如今正值春節前后,市場供不應求,一斤黃瓜能賣到三塊錢,他已賣了三萬多元,今年能掙純利六萬元。
彭鳳波前幾年在天津打工,拋家舍業,遠離妻兒,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幾個錢。看到村里人依靠種植蔬菜大棚致富,許多人都買了轎車,有的還在縣城買了樓房。于是他回到家鄉,在信用社貸款10萬元蓋起一座蔬菜大棚,開始從事蔬菜大棚種植,逐漸嘗到了甜頭。“信貸員老張經常到我棚里看看,除了送貸款,還幫我聯系其他村的種植戶交流經驗。去年你們組織的”服務三農·圓夢行動“我也參加了,收獲真是不小咧。”彭鳳波美滋滋地說道。
“俺掙的還是少的呢,要是與臧智勇比起來,俺可是小巫見大巫,他去年至少賺了15萬!”彭鳳波言語中帶著幾分羨慕。正說著,他領著記者來到了不遠處臧智勇的大棚里。見到臧智勇時,他和妻子正忙著落黃瓜秧。“看到電視上天氣預報說,今明兩天將遭遇強冷空氣和雪天,我們正清理該淘汰的老葉子,免得丟失水分。”聊起黃瓜大棚的管理,臧智勇來了精神。
臧智勇從1992年從信用社貸款1000元開始種植蔬菜大棚,剛開始那幾年,他常常是白天聽培訓,晚上啃書本,吃住在棚里,滿腦子全是蔬菜。別看只有初中文化,可臧智勇最喜歡鉆研疑難雜癥,誰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總是不請自到,幫著出主意,想辦法,實在解決不了,就到自己的大棚里反復試驗,成功后再手把手交給別人。20多年的蔬菜種植經驗讓他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菜農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土專家”。
“秧苗長勢真不錯!”彭鳳波對臧智勇的蔬菜大棚贊不絕口,“他的黃瓜是墨綠色,瓜條長,還直溜,每斤能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出5到8毛錢,客戶都搶著要,銷路好。”彭鳳波豎起了大拇指。“大棚黃瓜管理有三條:一要控制好溫度,二是提前防病防蟲,三要科學施肥用藥。”臧智勇耐心地講解了起來,“開春二次施肥,掘大溝撒芽孢,一畝地上四袋有機肥和一袋復合肥,能有效地防病、保苗、肥地,更好地刺激植物生長……”
“平常有啥不懂的,我就跑來問臧大哥。臧大哥說得明白又實用,他就是我的依靠!”彭鳳波高興地說。
2012年秋,臧智勇推倒了原來的小棚體,在信用社貸款20萬元擴建了三個長120米、寬12米的蔬菜大棚,棚體全部采用鋼架結構,可自由升降,棚內還安裝了20多盞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的“小太陽”。“我完全按綠色食品技術操作規程來管理,黃瓜直接打箱封好,姓名、地址、聯系電話全部寫在箱子上,出現了問題,一個電話就能找到,所以咱的黃瓜質量絕對有保證!”臧智勇拍著胸脯說。
如今,臧智勇年純收入十幾萬元,成了遠近文明的富裕戶,不但家里翻蓋了房子,去年還在縣城花了60萬元買了兩間門面房,一年也有2萬多元的租金收入。在臧莊村,像臧智勇這樣依靠種植蔬菜大棚富裕起來的農戶不在少數,臧智勇是他們的帶頭人,帶動了十幾戶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采訪中,記者獲悉,平原農信社近年來將“跟著農民走”作為一項亮點工作重點打造,圍繞縣政府富民工程和兩區同建兩項惠民戰略部署,制定了支農具體方案,多渠道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將信貸重點投向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該社工作人員積極開展上門服務,加快辦貸速度,提升服務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編者按語:
目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近年來,在經濟比較發達、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三農”的概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民大都已不再從事以傳統種養耕作為主的農業生產,當地農信社的傳統支農服務項目也開始逐漸轉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如何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農村新型產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的重點。山東省平原農信社在培育農民深植土地、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上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農民與信用社的和諧互動,用一池“金融活水”,多渠道澆灌“三農”沃土吐露芬芳。
-----------------------------------------------------------------
2018.07.17日


QQ客服1